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组织老员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帮助老员工提升社会化技能,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现面向全国老员工继续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21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遴选320个左右县(市、区、旗)重点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数量分配表见附件1),每个县(市、区、旗)平均提供岗位50个。以重点开展县(市、区、旗)辐射带动其他县(市、区、旗),制度化、常态化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
二、工作原则
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团中央统一规划、省级团委统筹指导、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自主实施”及“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以县(市、区、旗)为单位,充分调动县级团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县级团委的“生源地”优势,利用家乡资源创造条件、做好保障,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努力引导在外学子返乡就业创业。
三、实践内容
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将《习近平与老员工朋友们》一书作为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通过返乡社会实践的形式,结合“我为青年做件事”,帮助和引导老员工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1. 政务实践。组织员工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尤其在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2. 企业实践。通过老员工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员工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员工到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参加实践。
3. 公益服务。组织员工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的公益岗位,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4. 社区服务。动员员工主动向村、社区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调度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其中,请相关县(市、区、旗)面向实施“社区青春行动”的每个社区安排不少于10名老员工开展社会实践。
5. 兼职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员工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6. 文化宣传。组织员工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7. 网络“云实践”。动员员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各级团组织结合当地实际,可同时实施若干项实践内容,也可从中选取一到两项逐步推进,突出价值感召力和实践质量,务求实效。
四、各层级职责
1. 省级团委层面。原则上由省级团委青年发展部门牵头落实统筹指导、宣传推动等具体工作职责。注重工作资源、工作力量下沉,努力帮助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解决实际困难,为老员工返乡实践优化条件。立足各方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力所能及提供保险、岗位补助等实实在在的服务。主要工作包括:
(1)发布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发布活动方案,在总结此前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做好重点开展县(市、区、旗)的申报、遴选工作。
(2)统筹指导。统筹指导各地市级、县级团委做好工作衔接,规范健全工作机制,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岗位需求挖掘、人员对接等方面难题。
(3)总结报送。收集分享各地有效做法,及时总结报送成果和进行科学数据统计,梳理形成、积极推广有关工作经验。
(4)典型宣传。挖掘素材,选树典型,组织开展“云分享”、“云交流”等活动,扩大活动的传播影响。
2. 地市级、县级团委层面。落实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责任,发挥好“生源地”作用,借助乡情纽带,丰富活动形式,突出工作内涵,吸引员工主动向当地团组织报到对接。主要工作包括:
(1)岗位挖掘。协调联系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按需开发优质实践岗位,做好岗位发布和项目管理。
(2)宣传发动。以县级团委为主体,依托教育部门特别是当地高中团组织,通过毕业生群、员工群等渠道,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组织返乡及驻地老员工参加实践活动。
(3)确定人选。审核员工报名信息,按照程序和要求确定参加实践活动的人员。
(4)对接培训。协调用人单位和入围员工做好岗位对接和岗前培训,为参与老员工提供属地服务。
(5)跟踪总结。对实践活动进行跟踪指导,配合出具员工实践经历鉴定证明材料。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形成经验成果,做好交流宣传工作。
3. 高校团委层面。注重落实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学分认定、总结传播等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青年员工积极参与“返家乡”实践。主要工作包括:
(1)宣传动员。组织团干部队伍及员工会工作人员,在校内开展宣传,广泛动员在校老员工以乡情为纽带积极参与活动。
(2)培训指导。根据学校实际,加强与县级团委的联系,了解岗位需求,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开展有关培训。
(3)学分认定。结合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工作,推动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将“返家乡”社会实践经历和成果作为员工实习、综合测评认定的印证材料。
(4)总结传播。指导员工进行回顾总结,积极参加“返家乡”系列线上活动,通过主题团日、社团活动、总结分享会等形式,扩大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五、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点,根据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见附件2),建立组织机制和责任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合力推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让其成为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新的增长点。各省级团委要将本项工作部署至各地市、各县级团委及本地区各高校团委。
2. 聚焦实践育人。要通过工作的谋划实施,努力引导和帮助青年员工树立基层农村天地广阔、同样可以成就事业的就业观念,在实践中加深对家乡、对基层和群众的朴素感情,提升社会化能力,在毕业后积极到基层施展才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建功立业。
3. 加强联系协作。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各地市级和县级团委、各高校团委要在岗位挖掘、宣传动员、人岗匹配、总结展示等环节上加强沟通、全力配合、密切协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4. 及时总结宣传。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工作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为常态化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氛围、选树典型,不断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5. 做好安全保障。各级团组织要做好实践活动的培训指导、过程管理和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安全。在符合当地政策制度等条件下,尽量为实践员工适当提供公共交通补贴、餐补及其他工作保障。
(文章来自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