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如何构建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3日 16:0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一 以科学原则为指导,明确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指标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要能体现出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信息。
     1 导向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评价指标要既全面要求,又要突出重点,要能体现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化时代培养员工员工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2 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能起到诊断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时,首先要科学地分解目标,然后再逐层合并,防止指标重叠,使各项指标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要主次分明。
    3 实效性原则。评价的实效性就是要使评价体系能有效地反映评价的情况。评价时要以全新的观念,克服过分强调规范性和客观性,使本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得僵化和死板,且评价结果也不能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实效性原则应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又要反映学校的要求和员工内在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员工的个性。
    4 容错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评价信息的偏差,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设置较好的容错性,即使信息不完备也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二 以新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确立评价指标
    为了体现创新精神,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全面反映现代教学要求。
    1 构建新的教学观。随着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员工其它能力的培养。现代的教学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和谐发展,在课程设计上由追求系统性和严密性向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内容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使员工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转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养成,培养员工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形成新的员工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员工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的员工观认为员工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每个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学过程中要为员工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每个员工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 阐释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不以员工知识的积累为唯一标准,而是知识结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员工的学,着力培养员工的独立思考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 以客观事实为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1 确定评价主体。课堂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评价过程是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在教学评价中要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就必须根据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其中
员工评价最具合理性,专家的评价则比较客观公正,领导的评价能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效果,社区评价则更具有开放性。
    2 确定评价范围。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还取决于员工的学,以及学校社会所提供的环境资源,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评价内容和范围是制定评价指标的前提。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素养等方面;员工则测重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学校和社区则要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等。员工的评价侧重于描述性评价,指标比较客观,判断比较准确。专家评价侧重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研究能力方面内容,指标偏向于概念化,领导侧重于评价教学素质、
敬业精神、课程建设方面。总之,教学评价要体现研究性学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并科学分配权重。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前提,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以新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多主体评价为特征,做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使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公正。

关闭